查看: 4208|回复: 0

三月的断想

[复制链接]

99

主题

99

主题

99

主题

积分
245
发表于 2008-5-6 13: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邢  民

地球公转加自传,又是一年三月天;
台湾两党战正酣,鹿死谁手下周见;
冰雪过后春再来,桃花还绿江南岸;
圣火月底照神州,跋涉之旅已八年。
……
不能忘记八年前的那个三月天,在法国巴黎的街头,一大帮来自中国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在安德鲁的带领下,东走西看。目的是要接手这个当时已经62岁的老头,在遭遇“三个一看就是”而走投无路的时候,独自“悄然出走一周”的时间(见周庆琳相关文章),浪迹于“记忆的群岛”之上,灵机一动而创意出来的一个叫做“中国国家大剧院”的东西。
当然,也不能忘记李阳先生(在巴黎和我同住一房间)在巴黎机场公司斯达理先生办公室黑板上画的那个“变形螃蟹”。
于是推测:噢,原来安德鲁在疯狂飞奔的海岸线上看到了这个东西,于是才有了“灵感”,……。

或许,赫尔佐格(或者德梅隆)也就是在某一天的清晨,散步于海边别墅的林间,听到一声清脆的鸟叫,抬头看去,对着那个鸟儿栖身的东西,呆呆地发愣了三五个小时。
就在这“一瞥之间”,五年之后的下个月,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那个叫做“鸟巢”东西就要开门装人了。
或许,马岩松先生在某个寂寞难眠的夜晚,顺手抄起一本枕边通常是用来“提神”的杂志,翻倒了其中的一页,看到了“梦露”那“婀娜的身姿”,盯了足足有半宿的时间(纯属推测,请马先生见谅)。第二天早上兴奋地起床,自言自语道:看来出名这件事算是“欧”了!
于是,在加拿大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的街头,几年之后,我们将会看到了那座“风雨中的梦露”。

通过笔者的研究和观察发现,大凡可以称之为“建筑大师”的这些人,最难的倒不是如何来“发现灵感”,而是在发现之后,如何将“灵感”“哲学化”和“宗教化”,最后是让面对她的人们觉得“用之虽然要花些银子,可弃之实在是可惜呀”的感觉。
然后,这些大师们就等着回家数钱,或者写“记忆的群岛”再狠狠地赚上它一笔稿酬去了!


作者本期提出问题如下: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八年,同样的机会还像当年那样摆在中国的建筑师们(也包括工程师们)面前,你认为下面两点你能够做到吗:
一:我也会到海边、在林间、从枕边找到灵感!?
二:我们不会再给安德鲁们像当年那样几乎是“不战而胜”的机会了!?



                                                   2008-3-13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蚂蚁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9-2023 果核发展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 |陕ICP备19013355号  QQ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