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59|回复: 0

成师正道在“沧桑“

[复制链接]

99

主题

99

主题

99

主题

积分
245
发表于 2008-5-6 13: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邢民

台湾大选尘埃落定,马英九先生中标“总统”,目前正在组建“拼台湾经济”的项目组,岛内外也都对其“中标”之后的作为拭目以待。
其实,竞标的过程就是一个推销的过程,把自己的“理念”卖出去了,你只是赢了第一步,听过营销专家鲁百年先生的一次营销培训课,他告诉我们“真正的销售是在销售之后……”。
中国近代出名的建筑师算来也不少,最有名望并且经常被我们本土建筑师引为自豪的,个人以为非梁思成先生莫属。每当我们想起“梁思成”这个名字的时候,至少,在我的眼前浮现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骑在某古建筑的房脊上,专心测量记录的那幕情景。《建筑创作》杂志社曾组织过一个活动,叫做“重走梁思成之路”,活动非常有意义。
这些年来,我们听到了很多的对国家大剧院、对奥运系列建筑、对世博建筑的各种争议、评论,多数评论都集中于建筑本身(更多的是建筑形象),对“建筑师的执业行为”关注的不多。实际上,建筑师的执业行为恰恰是区别你是一个“职业建筑师”,还是一个“业余建筑师”之间的最大区别。
以贝聿铭先生年近八十之高龄,还要到云南边塞为中国银行的装修石材亲选材料;安德鲁先生坚持“每个月都要到国家大剧院工地去看一看”,而且,年届七旬的安德鲁先生还能多次莅临张宝贵先生的石材厂亲自为大剧院选择装修材料。
因此我们看到,真正职业的建筑师们都是在一栋一栋房子的建造过程中捡拾和记录对个体建筑的感受、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和思考对“建筑本源”的认知的。这同那些不愿意参与具体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的纯粹的理论家们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理解了“职业”和“业余”的区别,就不难理解当代中国浮躁的建筑学风实在是难以造就真正的“建筑大师”的。当然,对于那些还想在这个行当上有所追求和建树的建筑小师们来说,今天能够并愿意理解这一点,其时尚未晚矣!
作者本期提出问题如下:
职业建筑师(工程师)的基本行为检测题:
一: 你多长时间到你所负责的项目工地上走一次?比安德鲁到大剧院去的频次(每月一次)高吗?
  二:  你愿意做那个被甲方、监理、总包方下意识地想起的、随时准备着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的人吗?


                                                   2008-04-07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蚂蚁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9-2023 果核发展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 |陕ICP备19013355号  QQ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